发布时间:2025-10-15 18:11:34    次浏览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银行业除了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考验,还面临着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竞争及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等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农商行曾经引以为傲的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逐渐失效,甚至成为包袱,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转型发展,根本上就是要转变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因而,推进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农商行突破发展险滩的必然选择,更是强化内部控制和实现业务经营可持续发展、驶向现代金融企业彼岸的必由之路。2016年,江苏如皋农商行围绕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本土化、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信息化、社区化的转型方向和客户可信、产品可供、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效益可获的转型目标,通过搭建专业化的业务平台、精细化的管理流程,着力打造零售型、社区型、便民型银行,逐步建立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找准市场定位 打造专业化业务平台如皋农商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营销架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渠道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打造专业化营销体系。建立专业化营销团队,分行业由不同的团队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通过“公司业务重心上收,零售业务重心下沉”,初步搭建了大客户、大零售、大金融平台,形成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三大专业化的营销管理团队。公司业务部围绕市场细分和客户分类,根据如皋地区产业结构和客户分布情况,采取“公司总部+建筑事业部、港区事业部+建筑支行”的模式,提升团队作战能力,提高大客户的营销、维护层次和大额贷款的管理水平。通过推进“亿元企业培植计划”,对全市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发掘客户需求,与1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零售业务部围绕“一部三中心”的大零售平台,以加强农户阳光金融提档升级、推动小微阳光信贷覆盖、扩大消费金融服务面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批量营销、批量获客能力。一是以农户阳光金融为基础,做实普惠金融。组织农村支行按季推进农村“阳光金融”活动,通过加强“阳光金融”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并制定了《阳光金融工作手册》,开发上线了阳光金融数仓平台,建立了重点客户台账,实现信息资料电子化,综合营销批量化。二是以小微阳光信贷为抓手,做细小微金融。将阳光信贷覆盖范围扩展到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取得详细清单。对全市103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走访了解、客户分类,按客户类别分别进行授信调查后进行阳光评议、统一授信并推动用信。 二是探索产品模式创新。针对客户越来越丰富的理财需求,如皋农商行加强理财产品开发,提高个人理财产品发行频次和营销力度,扩大同业理财发行规模。2016年,累计发行理财产品93期,募集资金29.91亿元。截至8月末,全行存续期理财产品59笔,余额17.63亿元,较年初增加15.2亿元。丰富的理财产品为这家银行增强客户黏度,特别是留住城区客户和存款大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信贷产品方面,如皋农商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特点,积极开办住房、装修、汽车、婚嫁、出国旅游等消费类贷款。7月份,经过多方努力争取,获得了公积金贷款开办资格,目前与8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另外,针对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税融贷”、“租金贷”、“绿能贷”、“农机具贷款”等贷款产品。在推广新产品的过程中,该行创新使用微贷技术,对城区支行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培训和人员选拔,开发上线微贷系统,以专人专事专管的模式对城区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提高城区市场批量营销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小微客户领域的有效覆盖。农村支行以推进阳光金融为主,将小微贷的标准化调查和交叉检验技术与阳光金融的推进有机结合,形成从“选取行政村→宣传推广→获取农户基本信息→到户调查→预评级预授信→授信送达→系统录入”的全流程操作手册,每个操作环节均有详细的操作标准和落实措施。三是加强服务渠道建设。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如皋农商行积极推进营销数字化、产品渠道化、服务线上化,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着力优化产品支付渠道,对接省联社参与开发本地化生活服务和金融商城等平台。一方面着力健全线上和线下支付结算体系,建立“电商+银行+会员”的全新服务模式,让会员在银行体系内形成支付结算封闭环节,建立客户、商户和银行互动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注重推进物理和电子渠道协同发展,在物理渠道建设方面,根据网点所处地区不同,分类进行现金区、非现金区、电子银行服务区“三区分设”,实现网点硬件标准化、文明服务标准化,全面提升网点形象。同时,在特色专业市场建立特色支行,提供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积极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大力布放ATM、CRS等自助设备,开通微信银行,建立商户联盟、积分商城,所有物理网点实现WIFI全覆盖,以便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以科技为支撑 构建精细化管理流程围绕精细化管理目标和项目任务,如皋农商行以系统建设为抓手,重点在“信贷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建设信贷工厂为切入点,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围绕信贷管理的申请、受理、调查、评级、审查、审批、合同签订与放贷、贷后、催收、核销等全流程,建立相应的标准、模板、策略规则,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工厂作业模式。一是细化信贷“三查”标准。对调查要点、调查报告、上报资料清单进行统一规范,根据客户从业性质、结合共性及行业、财务指标特征制定不同的准入、审查、贷后标准。在细化产品标准、操作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公司、小微、微贷、消费、阳光信贷等五条线信贷操作管理手册,进一步规范了信贷操作行为。该行信贷工厂项目一期开发已经顺利落地。根据5C原理建立了三张14个模块的评分卡,根据行内信贷管理政策建立了28大类包含124条规则的审批规则,根据3C原理建立了5类审批策略。以搭建大运营管理平台为切入点,推进运营管理精细化。加强清算、远程授权、账户管理、事后监督等条线管理,切实提高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全行的运营效率。目前,该行授权中心交易品种增至192个,实现现金存款20万元以上、取款5万元以上、转账50万元以上以及挂失、错账冲正、抹账等特殊业务的远程授权。同时,建立了授权业务二次复核制度,对当日所办授权业务进行二次推磨式换人复核,比例不低于10%。账户管理中心实现远程核准银行结算账户和账户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账户资料全部符合人民银行要求。二是完善运营管理制度流程。根据授权业务权限上收、风险管理集中化等要求,对柜面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对每个流程节点进行风险揭示,明确对应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和控制措施,编制《柜面业务操作手册》和《部门管理操作手册》。三是推进普惠金融网点建设。以创建“普惠金融乡镇网点”为抓手,坚持立足乡镇,大力支持三农、支持小微、支持环保等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文明规范服务水平,将普惠金融乡镇网点文明规范服务星级创建评定工作与普惠服务、网点转型、服务创新和创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服务民生、服务大众,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2016年,经江苏省银行业协会验收,如皋农商行成功创建普惠金融乡镇网点五星级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2家。推进PCM系统升级改造 推进风险管理精细化充分运用PCM系统、OAP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以总行系统发起的自上而下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将PCM系统升级为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三合一”系统,加强操作风险的监测、计量、评估和预防。基于流程和一图多库体系进行整合完善,形成“学习、评估检查、集中风险预警展示、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监测展示”等六大功能板块,完善合规内控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完善董事会及监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清晰界定“三道防线”职责边界,在加强专职和兼职合规风险经理队伍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在重点业务条线和部门配备专职风险经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和PCM系统“三合一”升级改造,组织各条线对制度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目前已经梳理制度682个,其中,需要新增的制度16个,需要修订的制度110个,拟废止的制度16个。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了四级分类不良贷款预警机制,是前置贷款催收程序,制定了“三个提前一个月”的工作制度,即:提前一个月决定是否到期续借;提前一个月做好贷款授信材料;提前一个月形成发生不良后的清收方案。截至8月末,通过支行、前中后台联合盘活、清收共化解瑕疵贷款526笔、金额1.72亿元,其中个人贷款483笔、金额9964万元,企业贷款43笔、金额7211万元。四是完善不良贷款追责体系。建立了风险影子基金、预赔偿制度和负面清单。今年来,向责任人下发预赔偿通知书823份,扣减影子基金1203.24万元,收缴预赔偿款257.81万元。追究新增不良贷款151笔,金额11952.13万元,经责任认定后退还预赔偿款178.90万元,有效增强了贷款管户人清收处置新增不良贷款的及时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五是建立了驻点清收工作机制。在全行范围内抽调多名长期在信贷条线工作,经验丰富,品格端正,作风优良的客户经理充实到专职清收队伍,委派到支行实施驻点清收,对支行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定性。截至8月末,驻点清收小组已到户核查711户,处置不良贷款1004.83万元,其中,现金清收贷款本金469.82万元,盘活530.16万元。来源:金融时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分享最有价值的农村金融新闻,获取最新国家政策、行业资讯。赶紧关注我们吧,等你哦!